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营推广
网站优化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时间:2025-04-05 18:40:57编辑:在所不辞网浏览(19)
从工业品供给角度看,无论是一般工业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都有较为充足的供给能力,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档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美贸易顺差是互补性的顺差,如果从包括货物、服务和跨国公司海外销售在内的总贸易规模来观察,中美贸易利益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世界范围寻求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地,转移低端制造业,把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等留在国内,这就催生了美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产品的旺盛需求。在全球价值链中,美国跨国公司已成为价值转移和贸易利益的主要获利者。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而且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增长显著,2006年至2016年间,两国服务贸易逆差增长33.7倍。美方高技术对华出口管制等因素是导致目前出现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逆差下降30%。
这相当于中国在替其他国家背负贸易失衡责任。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责任还是源于美国自身。放开审批权力、加强行业战略制定和规则监管,是属于国家能源局的放开中间,抓住两头。
「 成立:任务重重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2008年的中国能源形势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风电三峡的概念刚一推出,质疑声并不在少数。时至今日,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风机设计、零部件和整机生产、风电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大数据监控、自动化输配送和售电等一系列能力另一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去年冬季的华北。
在中国的能源产业中,国有企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部分。在给予市场充分自由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各个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及市场主体的合规性。
「 成立:任务重重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2008年的中国能源形势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同时,能源行业也不再孤立于行业本身,越来越需要和环保、交通等部门产生交集。许多重要的能源事件以及与能源相关的重大事件亦发生在2008年。至于技术,尽管和世界顶尖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国内陆上风电几乎挤走所有的外商企业,而这并不仅仅是依靠国产化保护和价格优势就能够实现的。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但是,产能过剩的种类、程度似乎一直都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统计口径。「 挑战:如何再出发」再完美的计划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数,即便国家能源局能够制定出平衡经济效益、安全环保、平稳可靠三大要素的能源发展战略,遇到不可控的宏观环境变化,也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21世纪的头15年里,煤炭、电力项目每年都在新增上马,随着这些项目逐渐投产,需求减缓,产能过剩的迹象自然就出现了。
当年,我国一年新增的火电装机容量是8000多万千瓦,需要新增2亿吨煤炭,可是每年的煤炭新增产量平均只有1.7亿吨。能源装备,尤其是关键装备的国产化率较低,以至于能源成立需要把能源科技和能源重大装备工作作为未来的重点之一。
这一点,或许是评判国家能源局过去10年是非成败的关键要素。风电三峡的推进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这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事实是:中国能源行业依然还在竭力满足中国火箭上升般增长的经济体量和工业实力。国家能源局还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完成了:如火如荼发展的分布式光伏能够让中国光伏行业像欧美一样以分布式为主吗?潜在的天然气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调和?煤炭和火电的去产能该何去何从?低风速风电值得中国风电行业压上重注吗?十年一轮回,国家能源局依然面临着千头万绪的工作。时至今日,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风机设计、零部件和整机生产、风电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大数据监控、自动化输配送和售电等一系列能力。但是具体到电监会,则是经历了大权旁落、羸弱不振。权利的高度集中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放开审批权力、加强行业战略制定和规则监管,是属于国家能源局的放开中间,抓住两头。
而国家能源局就是在这样的千头万绪之中,找到核心突破点,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各类大部制 改革中,大能源的猜测并不鲜见。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值得深究的内容无疑要多得多。「 标杆:风电崛起」今天提到风电三峡,你能想到什么?一条又一条专门建设的特高压?严重的弃风?然而无论怎么样,你都无法否认一点:以风电三峡为开端,中国风电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飞跃。
只能更多地期望政府进行救市。在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之外,电监会、核安全局、工信部等部门依然保有部分能源相关行业的管理职责。
但是,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就培育出巨大的产业规模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以规模带动的成本下降证明了风电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和火电等传统电源进行无外部环境影响下的竞争。动态变化的市场和需要时间发酵的政策行为在此爆发了激烈冲突。全国性的供电紧张依然存在。风电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但毫无疑问的是,国家能源局已经在中国能源产业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未来也将产生更多影响。人们似乎焦急地想知道:成立十年的国家能源局会面临新的调整吗?新一轮的煤电矛盾仍无法破解吗?走出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是否已完全忘记了当年的伤疤?国际油价还会出现十年前那般的大起大落吗?未来如何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我国的能源转型? 历史或许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其中,与审批权息息相关的是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而这并不是国家能源局设立的首要目标。但事实上,以上职能并不能完全被国家能源局所掌控。
以上帝视角回看,风电大跃进式的发展是风电产业遭遇低谷的直接原因。十年来,这个新生的国家能源主管机构,一方面对产业发展的走向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曾经的电监会和其他相关部委、以及各个实力雄厚的能源央企的存在,让国家能源局在若干行业细分领域内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煤改气能够一举扭转华北地区糟糕的空气质量,但巨大的天然气缺口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而篇幅所限,我们也无法在一篇文章中把国家能源局的一切都列举。煤炭似乎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但在连续两年严苛的去产能政策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很多火电厂陷入了缺少库存的尴尬境地。例如,由于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需由国家统一审批,而企业为了绕开繁琐程序,将大项目分拆成诸多4.95万千瓦的小项目报地方政府审核,由此诞生了4.95现象。
红头文件一次又一次的滞后于市场让企业和政府都苦不堪言。这似乎对国家能源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就是时代的必然。
也许在外人眼中,烧坏若干台点钞机,先后多位局长、副局长、司长被立案调查是国家能源局窝案中值得津津乐道的八卦内容。风电三峡的概念刚一推出,质疑声并不在少数。
在这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被撤销,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等部门都走进了历史。两个相对孤立的事件却又有着某种关联。